「记者走基层」董河 一个被小茶叶改变的山村

本文转自:湖北日报
农村新报全媒采访人员吕博林、通讯员冯伟、王路港、方俊
「记者走基层」董河 一个被小茶叶改变的山村
4月17日 , 在浠水县散花镇董河村董河茶园 , 群山翠绿 , 茶叶清香四溢 , 村民们正忙着采茶 。
村民张思胜管理着村里2.7亩茶园 , 这些天 , 他天天带着早饭来茶园里争分夺秒地采茶 , 管理的茶园每年给他带来10000多元的纯收入 。
“我们跟茶农是合作共赢、互利共赢 , 茶农做不了的事我们做 , 茶农做得了的事他们做 , 比如说统一技术指导 , 统一提供生产资料 。 ”董河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景来仕介绍 。
这里的茶农曾经“靠天吃饭 , 看天做茶” 。 近年来 , 董河茶叶专业合作社主动与省农科院对接 , 引入科技“活水” , 滋养富民产业 , 擦亮了“董河碧珍”品牌 。
「记者走基层」董河 一个被小茶叶改变的山村
一片小茶叶 , 改变一个村庄的命运 。 在董河村 , 从茶树到茶叶到茶杯 , 都凝聚着省农科院技术人员的汗水与智慧 。 过去施肥随机抛撒 , 一方面造成浪费 , 另一方面污染环境 , 同时也导致产出的茶叶品质极不稳定 。 而科研人员的精准计算、精准配制、分块试验 , 恰好破解这一难题 。 同时 , 通过推广黄板、灭虫灯 , 让董河碧珍茶真正成为“绿色”饮品 。
“我们与省农科院长期合作 , 包括生物防治、种植肥料等 , 每一年科技闹春耕送肥送药到我们厂来 , 我们是省农科院病虫防害基地 。 ”景来仕说 。
技术人员不仅把关茶园技术 , 还与合作社共同定制了“合作社+科研院所+基地+农户”的科学管理模式 , 实行“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采购生产资料、统一生物防治、统一采摘标准、统一加工制作、统一打造品牌、统一市场销售、统一抗灾生产和分户管理”的“九统一分”经营模式 , 如今 , 一项发明专利、两项实用技术专利 , 科技与管理的“加持”为董河村书写了“一叶致富”的时代文章 。
【「记者走基层」董河 一个被小茶叶改变的山村】景来仕介绍 , 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民1000多人 , 务工总支出费用超过300万元 。 该社现有茶园面积1200亩 , 从事茶叶生产农户600余户 , 从业人员2000余人 。 2020年“董河碧珍”“董河炒青”“董河龙井”均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, “董河碧珍茶”获评国家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。 该社先后荣获黄冈市地标优品示范基地、湖北省名优茶生产先进单位、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病虫生物防治示范基地、湖北省农业科技“五个一”示范基地、国家综合示范园建设单位、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。

    推荐阅读